推荐理由: 看“小团园”是因为和所有喜爱张爱玲的读者一样,只要是她的作品,总是要看的,肯定不是因为出版商标榜的“最后”,或者是一些推介所写的:这本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争议性不输“色戒”。因为,这些标签,放在张爱玲身上,都太俗气了。而且拿”色戒“和“小团园”比较,很不公平,前者只是一个故事,而后者,则是一个人生,一个时代,准确地说,是跨越了几个时代,还有这些时代中的社会。 【详细】
推荐理由: 电影看了看小说,不管喜欢其主题大意否,序作者指出这本书写得“庄重”,深为我同意。看中国的小说看不进去,我觉得是该庄重的不够庄重,该幽默的又不够幽默,多是那么种玩世不恭又不聪明的行文语气,好没意思。一个十五岁男孩跟三十三岁女人的故事,必是这种庄重笔法写来才觉得对。【详细】
推荐理由: 他说:“法格斯先生,来找您的时候,我以为我要杀的是一个活人。”既然如此,最终他选择了悄然离去。而法格斯也终于觉悟到,终极的战争绘画是不可能的。他所能做的,只是个人的心灵独白。相对于奥薇朵的死,这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最近观看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大家也在思考和讨论战争本身以及如何表现战争这样一些很大的问题,《战争画师》或许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详细】
推荐理由: 说老实话,儿子比妈妈写的好。读儿子的信,仿佛坐在阳关温暖的午后,到处是新鲜事,很短暂的愁绪,打个响指就能赶得没影;读妈妈的信,像是在安静的深夜,多见理性的关爱和思想的抽剥。一页在德国,一夜在港台,一页轻松,一页深沉,一页白天,一页晚上,一本书被我翻出了光影交错和时空轮转。
我真佩服龙应台,想出这样一个绝妙的办法,用一个专栏,把自己与数年未见导致陌生隔阂代沟深刻的又重新联结在一起。媒介即是信息啊,形式就是内容,看似繁琐细碎的文字沟通过程,就是倾撒点点滴滴母爱的最好时机。【详细】
推荐理由: 有一天中午,我在上海的旅店里醒来,收拾我从北京带来的书,翻开其中的一本,《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并把它读完,然后出门吃晚饭,走在上海的街头,我想到苗炜的书,觉得自己并不是在这里工作,而是在旅行,顿时,我觉得眼前一亮,上海街头也有了新的意味——那些灯火中像我一样行走的上海人也变成了上海风情画中的风景。【详细】